當下,產業園區成為觀察廣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扇窗口。
作為我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鄰的省區,廣西在自治區層面設立產業園區改革發展辦公室,將原投促局和北部灣辦兼并整合,并推動各市以不同方式組建園區辦,協同推進招商引資和產業園區改革發展。同時,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為重點推進各類園區建設,積極構建以分布式協同式、數字化現代化、實業性開放性為鮮明特征的“4+3+7”矩陣式園區布局。
據統計,目前,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在建項目投資超萬億元,初步形成“東部地區研發+廣西中間品生產+東盟產成品制造+全球市場”的跨區域跨境產業合作路徑。
向改革要動力
項目建設起新潮
資源豐富、通江達海的廣西,擁有得天獨厚的產業發展優勢。
但長期以來,承載廣西產業發展的產業園區,卻一直被散小弱的局限性所困擾。
當前,廣西正處在起勢發展的關鍵階段。該如何凝聚起產業集群合力、做好產業文章?
“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建設、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交給廣西的重大政治任務。”自治區園區辦黨組書記、主任鄒展業介紹,按照“區位相鄰、產業相近、集約高效、集聚發展”的原則,全區188個產業園區優化整合為120個園區,園區數量與管理機構大幅精簡,散小弱的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同時,自治區園區辦并入招商引資職能,推動招商與營商聯動、引資與落地并重。
作為我區對內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遍布于八桂大地的上百個產業園區“串珠成鏈”,在打造重點優勢產業鏈、培育新興產業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月17日,憑祥產業園夏石片區內,龍馬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現場,伴隨著機械設備的轟鳴聲,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地開展施工作業。
據了解,該項目近期投資100億元,年產30萬噸精密汽車鑄件等高端裝備,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超110億元,是崇左市推進園區改革后引進的代表性項目。
去年以來,崇左市加快打造“3+4”產業園區布局,14個園區管理機構優化整合為7個,新簽約入園項目124個,總投資872.8億元。其中,憑祥產業園新引進龍馬管控集團(崇左)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中南大學(崇左)新質生產力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9.6%,排廣西同類園區第1位。
舉一綱而萬目張,園區改革重點要抓好頂層設計。截至目前,自治區層面相繼出臺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政策措施、改革意見、管理辦法、行動方案等共28份文件,形成支持園區改革發展的政策體系,“四梁八柱”基本完成,全區園區建設、改革、招商等工作高效運行。
如今,北海、欽州產業園區首期10平方公里啟動區設施建設和重大產業項目導入基本完成,憑祥和東興沿邊產業園區建設場景逐步呈現,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各園區的建設和各市協同區的建設高效推進。
在大刀闊斧深化產業園區體制改革的同時,我區一體推進全區產業園區邊整合、邊規劃、邊建設、邊運行,推動改革創新與招商引資雙輪驅動,做好強產業文章。
百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內,上海榕融百色市氧化鋁連續纖維制品項目首期產線正式投產,一舉填補廣西在高端非冶金級氧化鋁領域的空白;
在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數十層高的門式起重機矗立于港口邊,一大批向海而興的海上風電及海洋裝備制造企業在此落地生根……
統計顯示,2024年,我區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投資總額超過7500億元,制造業占比69.5%;落地項目投資完成額超過3100億元,制造業占比60.7%,創下歷史最好成績。
今年,自治區園區辦將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實干為要、創新為魂,用業績說話、讓人民評價,實施好園區建設的提質行動和招商引資的提效行動,升級建設綠色低碳園區、數字智慧園區等各類高品質園區,科學規劃建設人工智能、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若干高能級支柱產業園區。
向創新要活力
搶占產業新賽道
日前,2025年廣西大區招商(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及成渝地區)相繼在深圳、上海、北京啟動。以產業園區為主陣地,以“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為主攻方向,自治區園區辦相關負責人率隊拜訪對接一批大區新興產業頭部企業,大力引入綠色產業創新科技和低碳項目,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
“我們緊盯科技創新,按照創新為魂的要求,引進了一批全新的產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入駐園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搶抓機遇,布局新賽道。”鄒展業說。
走進柳州北部生態新區機器人產業園,優必選機器人超級智慧工廠項目正加緊建設。該項目將引入智能制造設備,實現機器人制造機器人,建成機器人透明智能制造、無人化示范超級工廠。
作為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代表企業,優必選科技已先后在柳州北部生態新區落地柳州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優必選機器人超級智慧工廠等多個全球總部項目,涵蓋康養機器人、物流機器人、遞送機器人等重要板塊的研發、制造、示范場景開發等,是柳州乃至廣西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高地的重要成果。
為吸引東部新興產業入駐,深化東西部產業協作,我區創新推進“2+N”“3+N”園區共建模式,積極引入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園區建設,成為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扎根廣西的有力支撐。
在北海,當地引入鏈主企業三峽集團,攜手打造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北部灣畔的海風正“拂起”千億級的產業;
在防城港,當地聯合盛隆公司引進中國500強企業宏旺控股集團50億元項目,百米長的鋼鐵生產線如巨龍橫臥,填補廣西高性能硅鋼產品領域的空白;
在首府,南寧與深圳共建東盟產業合作區,集聚優質資源要素,大力發展鋁精深加工、半導體芯片、衛星遙感等新興產業,動力電池鋁箔年產能全國前三……
利用產業園區的集群優勢,發揮沿邊臨港產業園區開放平臺作用,三諾數字科技、上海華誼、比亞迪汽車等鏈主企業到廣西布局面向東盟的制造基地,基本構建了電子信息、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海洋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一批跨區域跨境優勢產業鏈。
“今年將緊盯制造業、先進產業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賽道、新技術、新業態,按照大區招商、場景招商、鏈主企業招商以及基金和資本招商,用好市場化工具,招引一批大項目、大企業入駐園區,為園區產業發展引進源頭活水,壯大產業規模。”自治區園區投促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陶德文表示。
優化營商服務
續寫合作新故事
如何讓企業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良好的營商環境至關重要。
為此,自治區園區辦出臺新的管理辦法,按照兩級審批、三級管理、動態調整、獎優罰劣的方式,激發園區發展活力和內在動力,持續打造“桂園服務,貴在園滿”服務品牌,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短短幾年,從一家傳統汽車動力總成企業,快速轉型成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柳東新區管委會可幫了我們大忙。”柳州賽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規劃與運營高級總監黃清敏告訴記者。
“了解到賽克科技等轉型需求后,我們快速推進電機、電解液等所需上下游企業的審批入駐。”柳州柳東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不僅已搭建起與企業間穩定高效的溝通渠道,還實行“拿地即開工”審批模式和幫辦代辦服務,讓企業“少跑腿”。
為服務廣大企業扎根廣西,近年來,全區產業園區建立完善重大項目服務工作機制,園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如北海市在全區率先開展“一站式”竣工驗收改革和“七環相扣”并聯審批改革,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審批環節壓縮68%、效率提高71%;創新實施“標準地、聯辦地、混合地、預轉地、定制地”五種地改革,為25個新引進項目盤活土地1256畝,拉動投資70億元。
以市場主體感受和訴求為導向,自治區園區辦率先在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實施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的監測行動,經過連續幾個月的監測,試點園區服務質效逐步提升,企業滿意度不斷增強。
在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內,一棟棟嶄新的租賃住宅樓拔地而起,生活區內民宿、商店一應俱全。
“供水廠、加油站、新能源充電樁……我們為鐵山東港產業園量身定制的基礎設施都在規劃和建設中,未來園區將更加便利。”廣西交投園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黃國才表示。
據了解,我區各級園區整合優化后,16個一級園區中大部分率先強化招商中心、服務中心,其中已有13個園區的平臺公司具備開發建設、招商引資、物業服務等功能,園區運營服務專業化、市場化能力正不斷提升。
春光無限好,奮斗正當時。更多產業與園區雙向奔赴的故事,在廣西這片熱土續寫!
報紙版面截圖。